中新社香港12月1日电 (记者 刘大炜)12月1日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向香港公众免费开放首日。当天虽为工作日,仍有大批香港市民前往参观,了解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有市民表示,很难得近距离接触这么多国家航天事业相关展品,又欣闻将有香港候选人进入国家航天员队伍中,感到航天离香港不再那么遥远。
12月1日起,在香港科学馆和香港历史博物馆同步举行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向公众开放。图为香港市民观看中国空间站模型。中新社记者刘大炜摄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由香港特区政府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主办,在香港科学馆和香港历史博物馆同步举行。香港科学馆馆长殷翠荷说:“这是首次与历史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希望达到历史和科学方面的协同效应,帮助拓宽观众层。”
香港科学馆展区展品以工程实物和大型模型为主,包括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实物、中国空间站模型、不同类型运载火箭模型等,吸引市民前来驻足打卡。

12月1日起,在香港科学馆和香港历史博物馆同步举行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向公众开放。图为香港市民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及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模型前。中新社记者刘大炜摄
市民郑先生对记者表示,他对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一直很关心,特意选择展览首日到场参观,之前还参观过香港回归20周年期间在维多利亚公园举行的航天科技展。他说,以前基本上只能从电视或网络了解相关信息,觉得航天距离自己太遥远,很难得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么多航天相关展品。
郑先生说,本次展览中,他对载人飞船返回舱印象最为深刻,见到返回舱表面的燃烧痕迹,就能想象到航天员返回地球途中的危险程度,如此条件下返回舱仍能保护航天员安全,不得不让人感叹国家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水平之先进。

“这几天有多位航天员来港跟市民交流,我认为这有利于提升市民对国家航天事业的兴趣。”郑先生说。他也关注到,国家的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工作中有香港本地候选人进入最终环节,希望能尽快有好消息出现。
当天也有学校组织学生们前来。展厅中,学生们聚在展品前仔细阅读介绍,不时认真做好笔记,也有同学尝试操作了展厅中的互动装置。今年读中学一年级的郭同学尝试操作了几次模拟手动对接空间站的装置,但均未能成功,直言“好难”。
“尝试之后才知道航天员们操作飞船有多厉害。”郭同学对记者说,她也有一个航天梦,会在今后的学习中以航天员们为榜样继续努力,坚定追逐梦想。
据了解,有关展览将持续至明年2月18日。“这是科学馆第四次举办载人航天工程展览,在历次展览中持续时间最长,部分展品是首度展出,希望吸引更多市民关注国家航天历史和最新发展。”殷翠荷说。(完)

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青科会)传播中心12月1日向媒体发布信息说,2023青科会第三场海外专场活动,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的“中国角”系列活动之一,11月30日于COP28开幕当天在阿联酋迪拜顺利举办。
2023青科会此次海外专场活动以“能源绿色转型与青年创新”为主题,展示青科会、青科会系列新能源论坛活动、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等在促进清洁能源转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做出的积极努力与取得的成效。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中心主任王晓光在致辞时表示,青科会凝聚全球优秀青年科学家,共同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5年来,青科会聚焦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围绕“青年创新”等年度议题,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开展紧密合作,支持青年科学家创新创业,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增长点,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

温州市科协副主席、青科会温州执委会办公室主任林建波介绍历年青科会举办情况表示,青科会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聚焦“汇聚天下英才共创美好未来”主题,自201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为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抱负、成就梦想提供世界性舞台。
着眼于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趋势,青科会桥接智力资源与技术问题,正加速形成一批发展成果、创新成果、制度成果。五届青科会累计签约落地平台类成果80多个、项目类成果850余个,引高层次人才1686名。
2023青科会第三场海外专场活动上,举行2024年青科会能源系列论坛全球议题征集启动仪式。青科会传播中心 供图

2023青科会第三场海外专场活动上,青科会首届可持续发展青年科学家奖的3位获奖者——牛津大学的亨利·斯奈斯(Henry Snaith)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楼雄文教授和清华大学张强教授作视频报告,激励青年科学家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此次专场活动还启动2024年青科会能源系列论坛全球议题征集,并向全球科学界青年精英发出参会邀请。

据了解,青科会在国际舞台上日益活跃,影响力持续提升。2023青科会共设置举办3场海外专场活动,在本次COP28系列的专场活动之前,已先后于9月份在位于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10月份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成功举办了专场活动。(完)